打开APP

Cell research:"木兰E3"连接酶可抑制癌细胞生长

近日,韩国建国大学微生物工程教授安成冠(音译)引领的研究团队称,一种名为“木兰E3”的连接酶可侵入丝氨酸蛋白激酶,而后者正是各种癌细胞生长的关键“组件”。学术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分刊。 “我们发现木兰酶可以侵入丝氨酸蛋白激酶细胞的线粒体,进而分解丝氨酸蛋白激酶,”韩联社18日援引研究团队的结论说。

2012-11-18

circulation&Nature:一个小分子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心脏病的损害

2013年9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耶鲁大学开发的一个小分子,能限制在心脏病发作或手术过程中缺血造成的损伤,并且这一小分子已在心肌梗死动物实验研究中被证明,减少心脏肌肉受损的程度达到了40% 。 上个月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一项研究中,UB-耶鲁研究小组进行的转化医学研究标志着一个新的方法可以用来限制缺血性损伤,并可能减少中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严重性。

2013-09-09

Genome research:基因组所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国际合作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百人计划”方向东研究员项目组助理研究员渠鸿竹博士等合作开展的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CCCTC结合因子-binding factor, CTCF)在染色质DNA上的结合与DNA甲基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最新一期的Genome research杂志发表...

2012-11-19

circulation:动脉粥样硬化和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联系机制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个体也显示出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倾向,动脉粥样硬化症俗称血管硬化。慕尼黑的临床研究者与维尔茨堡研人员合作发现了一种新机制有助于解释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的联系。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在于称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特定免疫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受到受损坏和死亡细胞释放的DNA刺激,分泌干扰素蛋白以刺激免疫反应。

2012-11-18

Cell research:孙颖浩发现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特异融合基因

孙颖浩教授 前列腺癌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位于男性恶性肿瘤首位,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前列腺癌有着明显的种族特异性,然而,产生这种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未明。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孙颖浩教授运用RNA-seq技术首次对中国人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型融合基因、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异构体和点突变。

2012-11-18

Cell research:朱学良研究组揭示细胞对错误折叠的G蛋白三聚体β亚基的处理方式

3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朱学良组的研究论文“Misfolded Gβ is recruited to cytoplasmic dynein by Nudel for efficient clearance”。 G蛋白三聚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分子,由a、b和g三个亚基构成。

2012-11-18

circulation:王红艳等先天性心脏病研究获新成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艳课题组首次揭示存在于叶酸代谢途径基因调控区的多态位点能显著改变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风险,相关论文——“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内含子上的功能性遗传变异显著增加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

2012-11-18

Cancer research :新研究解析神经胶质瘤抑癌因子--miR-218

日前,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miR-218通过靶向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 genes, PcG)成员Bmi1,抑制了神经胶质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及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这一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在10月1日出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主持这一研究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金卫林副研究员和第四军医大学的张永生教授。

2013-09-29

circulation:新研究显示戒烟产品不会伤害心脏

美国心脏病协会旗下刊物《循环》12月9日登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戒烟药贴、戒烟口香糖和戒烟药可能并不像此前人们担忧的那样伤害心脏,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好处大于潜在风险。

2013-12-12

circulation:提高男性心肺适应性可减少死亡危险

12月6日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 2011;124:2486-2490)杂志上的美国一项有氧运动中心纵向研究显示,保持或改善适应性与男性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较低有关。预防与年龄相关的适应性减低对于长寿很重要,这与体质指数(BMI)无关。 研究者在至少2次医学体检中评价了14356名平均年龄为44岁的男性适应性改变和BMI独立及联合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

2012-11-18